隨著高空作業在建築、電力維修、倉儲與設備安裝等產業的普及,企業對於高空車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升。
根據職安署統計,高空墜落事故仍是工地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,而完善的安全制度不僅能防止意外,更能提升企業形象與管理效率。
本文將分享如何從制度面、教育面與執行面,逐步建立企業專屬的高空車安全管理架構,讓安全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。
一、為什麼企業需要高空車安全制度?
許多企業雖擁有高空作業設備,但缺乏明確的安全規範與檢查流程,導致事故發生後責任難以釐清。
建立制度的目的不僅是符合法規要求,更在於:
• 保障人員生命安全,減少操作風險與墜落意外。
• 提升施工品質與效率,降低因操作錯誤造成的損失。
• 符合政府法規與客戶要求,通過職安稽核或工程驗收。
• 建立可追蹤的安全紀錄,強化企業風險控管與信任度。
完善的安全制度是企業永續經營的基礎,也能作為內部教育與稽核的依據。
二、高空車安全制度的三大核心
要讓安全制度真正落地,建議企業從以下三個層面著手:
1. 制度文件化(Policy)
建立書面化的安全作業流程(SOP),明確規定操作前檢查、作業中注意事項與作業後收車程序。
同時制定事故通報機制與緊急應變流程,確保每位員工都能在突發狀況下正確行動。
2. 教育訓練化(Training)
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合法訓練機構課程並取得操作證照,定期再訓與實作演練。
企業可定期舉辦「高空作業安全講習」,讓新進與舊員工熟悉最新法規與技術標準。
3. 管理數位化(Monitoring)
導入設備管理系統,記錄高空車的使用次數、檢修紀錄與操作人員名單。
部分企業更結合 IoT 物聯網裝置,能即時監測使用狀況、風速、傾斜角度與警報紀錄,讓安全管理更精準。
三、安全制度的實施重點
建立制度只是第一步,落實執行才是關鍵。
• 明確責任分工:指派安全主管負責稽核與培訓,現場主管則負責日常監督。
• 每日開工檢查表制度:要求操作人員於每次作業前完成檢查,包含液壓系統、控制面板、支撐腳與防墜裝置。
• 建立安全獎懲制度:對遵守規範者給予獎勵,對違規行為實施警告或停工處分。
• 定期內部稽核:每季進行安全審查,檢視制度執行情況與改進成效。
• 事故追蹤與改善:若發生意外或未遂事件,應立即調查原因並更新作業標準。
透過制度化與紀錄化的方式,企業能確保每次操作都有跡可循,減少「人為疏失」造成的風險。
四、導入安全文化:讓規範成為習慣
高空車安全不應只靠規定,而應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。
管理者應以身作則,強調「安全比速度更重要」,並持續教育員工:
• 不違規、不僥倖;
• 按照流程操作是對自己與同事的保障;
• 每一次檢查都是對生命的尊重。
透過持續溝通與正向激勵,讓安全制度從「被要求」變成「自發性行動」,才能真正落實安全管理。
五、結語
在高空作業普及的今天,企業唯有建立完整的 高空車操作安全制度,才能在追求效率的同時守護安全。
從政策制定、教育訓練到管理稽核,每個環節都環環相扣。
當安全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,高空作業不再是風險,而是值得信賴的專業象徵。